1.1 管理職責,包括品質目標;
1.2 質量體系,包括生命周期模型、支援軟件和工具的管理、顧客參與、長期和短期規劃、分包商輸入災害恢復等;
1.3 合同評審;
1.4 設計控制,包括需求的追溯性、草案計劃、測試規劃、生命終止的規劃、預估、電腦資源、整合規劃、轉換規劃、顧客和分包商輸入、設計需求、需求的內容、軟件需求的鑒別、需求配置、設計輸出、設計驗證、設計確認、周期性的重測試、測試內容、測試頻率、設計變更、變更管理的流程、通知顧客、變更追蹤、零件變更、工具變更等;
1.5文件與資料的管理,包括顧客提供的文件與資料的管理等;
1.6采購,包括采購程序等;
1.7顧客提供產品的管理;
1.8產品鑒別及追溯,包括收回追溯、設計變更追溯、形態管理計劃、產品鑒別等;
1.9流程管理,包括檢驗與測試、操作變更、員工技能名錄、復制、發布管理、服務遞交時使用的軟件、服務遞交的計劃等;
1.10檢驗與測試,包括檢驗與測試文件、測試文件、修理和退回產品的測試、包裝和標簽查核、檢驗與測試記錄等;
1.11檢驗、測量與試驗設備的管理,包括設備的鑒別等;
1.12檢驗與測試狀況;
1.13不合格品的管理,包括趨勢分析等;
1.14糾正與預防措施,包括概述、糾正措施等;
1.15搬運、儲存、包裝、保存與交付,包括工作區域、靜電防護、防毒軟件、變質、文件的修補等;
1.16質量記錄的管理,包括顧客-供應商關系、管理層承諾、顧客-供應商溝通、質量成果、顧客滿意等;
1.17內部質量審核;
1.18培訓,包括課程開發、質量提升概念、訓練需求和認知、靜電防護訓練、質量改進訓練、訓練內容等;
1.19服務,包括供應商的支援方案、服務資源、問題通報、問題嚴重性、意外問題、供應商召回流程、緊急服務、問題解析形態管理、安裝計劃、修補的程序、問題解析等;
1.20統計技術,包括需求鑒定、流程測量等;
1.21質量改進及顧客滿意,包括質量改進方案、員工參與、供應商績效回饋、現場績效資料、服務績效資料、新產品導入等。
上一篇:TL9000認證的由來?